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建工作 >> 基层风采 >> 正文

党建“双创”专栏|中医学院党建工作案例入选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! 中医学院党建工作案例入选 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5-03-11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日前,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名单,学校党委推荐的中医学院党建工作案例成功入选。

中医学院党委聚焦《以党建业务“整体化”为抓手,构建“五源三导”育人工程体系》主题,依托“鲁源院地合作”“医源贯通培养”“杏源社会实践”“田源学风建设”“家源社区服务”系列工程体系,整合校地资源,创新“思政导师+学业导师+双创导师”“三导师制”培养模式,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和实践基地上,形成了“学科党建+临床实践”双融互促的工作机制,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、业务协同、育人实效突出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新路径。

近年来,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,深入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“双融双促”,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,构建了中医药文化特色党建新范式。下一步,学校将充分发挥创新案例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,进一步总结和提炼基层党建工作经验,大力实施“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提升年”行动,加大“标杆院系”“样板支部”培育选树力度,培育凝练“红医党建”品牌,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,不断推进党建“双创”工作取得新突破

中医学院党委党建创新案例

党建聚力促发展

“五源三导”育英才

近年来,中医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党建业务“整体化”为抓手,深度融合学校“三张名片”中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资源,创新构建“党建赋能、五源融合”全环境育人体系。通过“三级联动夯根基、五源融创强特色、三导协同育全人”系统实践,构建全方位党建育人新格局,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党建育人新路径。

构建联动体系,夯实组织保障根基

纵向贯通,打造立体化组织矩阵。学院始终坚持抓党建、促育人,实施书记“一把手工程”,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育人工程领导小组,构建学院党委委员、学生党支部书记、学生党员紧密协作的三级联动体系,对学生党员实施精细化管理。学生党支部线上线下组织主题党日,保证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连续性,实现组织生活规范化、党员教育常态化、作用发挥长效化,党建育人工作精准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横向联动,构建协同发展共同体。基于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,与省内16地市以党支部共建为纽带,构建“校地医教”协同发展共同体。选派16位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16地市联络员,精准对接16地市医疗卫生教育资源,积极开展支部共建活动,推动思想交流、经验分享、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全面提高支部党建活动质量。共建过程中,深入挖掘医教研学产深度合作机会,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,有效推动学院与地方合作向纵深发展,形成“组织联建、资源联享、人才联育”的发展格局。

实施“五源”融创,全方位赋能学生成长

“鲁源”筑基,拓展就业新渠道。学院秉持“以鲁之资源育鲁之生源”的理念,创新打造“学院-地市卫健部门-医疗机构”三级联动就业机制。成立就业专项工作组,通过点对面访企拓岗模式,精准对接全省16地市医疗资源,近三年累计开发优质就业岗位2300余个,有力破解了就业信息壁垒,构建起覆盖齐鲁大地的就业生态网。

“医源”强技,构建培养新模式。学院立足“早临床、多临床、反复临床”的培养理念,联合省内120余家医院,选聘1500余名专家,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,指导学生临床实践、科研及教学活动,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独树一帜,构建“教学-临床-科研”一体化闭环培养机制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中医科研思维、专业认知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,为培养高素质中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“杏源”铸魂,弘扬服务新风尚。学院立足中医药文化传承使命,创新构建“双团三进”实践育人体系。以“中医药文化宣讲团”与“中医特色诊疗义诊团”为驱动,形成“理论传播+实践服务”的育人模式,以假期“进社区、进学区、进军区”为主线,打造“杏韵仁术山东行”志愿服务品牌,精准服务群众健康需求,组织学生服务省内52县区、累计惠及1.25万人次,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双向提升。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、山东省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先进集体等5项省级荣誉,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生动典范。

“田源”育才,深耕勤学新沃土。学院以“耕耘学术沃土,涵养学风之源”为理念,打造“书记有约”“班级学风立项”等品牌活动,推进党建与学风建设深度融合。通过举办先进典型表彰大会、学科知识竞赛等活动,积极引导学生树立“思学、会学、善学”的良好学风。在浓厚学风的熏陶下,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,连续两年获山东省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特等奖,近三年获得“挑战杯”等省级及以上科创奖项17项,在学院形成了积极向上、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。

“家源”聚力,共筑育人新场域。学院建成集党建服务、学业帮扶、心理疏导、就业指导、社会实践、生活服务6大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育人社区。创新采用“教学-生活-实践三区联动”+“党委-支部-党员三级包干”管理模式,构建教育、管理、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的新生态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服务,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家的温暖。年均开展学业帮扶400余人次,心理疏导实现全覆盖,就业指导精准对接学生个性化需求,社会实践参与率显著提升,生活服务满意度持续优化。

推进“三导”协同,多维度助力人才培养

思政导师铸魂,夯筑精神价值新基。学院为学生党支部配备思政导师,通过开题立项、读书汇报、调查研究、红色实践、项目结题等形式,构建“理论研习-红色实践-课题研究”三维培养体系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解决“为谁学”的根本问题。思政导师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引领,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

学业导师启智,精研学术发展新局。学院在校内选聘100余位专家教授担任学业导师,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规划,指导科研项目,精心打磨学术论文,构建“基础夯实-专业深化-创新突破”三阶培养路径,解决“如何学”的技术问题。学业导师凭借深厚的专业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,为学生指引学术方向,助力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,提升学术能力。

双创导师赋能,激活创新生态新境。学院聘请优秀企业家校友担任双创导师,充分链接企业资源,精心指导竞赛路演,积极孵化创业项目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,构建“资源-实训-孵化”三级双创体系,回答“学何用”的实践问题。双创导师带来的前沿理念和实践经验,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力,为学生搭建起通往创新实践的桥梁。

“五源”扎根齐鲁厚土,“三导”浇灌岐黄新苗。中医学院党委始终牢记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,以党建引领铸魂,以文化浸润固本,以实践创新强基,经持续深耕,有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双促双融双提升、育人与服务双驱双创双增效的显著成效。在“五源三导”育人体系的有力推动下,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、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、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成果奖等多项荣誉;成功通过山东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,入选“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案例”,获学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交流活动一等奖,相关经验被《中国中医药报》专题报道。

下一步,中医学院党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“一三五七五”发展思路,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,以政治功能强化为根本,编制《五源三导标准化建设指南》,组建跨区域中医药教育党建联盟,力争建成全国中医药院校党建标杆院系,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“山中医方案”。